地理新课程与地理高考

2019-08-20 15:10

摘自:《新思考网》

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在新课程实施之际,未来的地理高考和高考命题一直为广大地理教师所高度关注。谁都认为,届时的高考和命题与今天是不应一样的。但到底将会有怎样的改变,教师们感到彷徨。依我之见,就高考地理命题而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会形成一些新的命题思路,在命题的技术层面也会有所变化,其中有变有不变,归纳为下列三点。

1.属于概念、原理的题目

这是不可变的,常为传统命题所采用。只是今后这类题目不应该再直白地加以表述,以便能考查思维的灵活性。而其答案的确定性、唯一性也是不可动摇的,例如答案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即使多写一个“带”字也是错误的。

2.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因果分析、区域规划的设想及前瞻性的题目

如地理特征的概括、区域开发的构想等,其与书本知识若即若离。在考查区域地理的内容时通常表现为“书上有的不考,书上没有的才考”,这类题目的另一特点就是题目答案的“开放性”。

回答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审题要细心,答题时要紧扣题目,表述要完整、准确。这类题目考生得 0分的少,但要得高分也不容易,有较好的区分度。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并非是无边无际的。例如“对某地区区域特征进行概括”,或“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构想”,就要根据题目文字表述中给定的信息,以及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并将其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理清答题的思路。

除了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外,还可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来回答。因此,对不同考区考生的答案应允许区别对待。今后的命题是不是可以更人性化一些呢 ?以前我们把学地理当成是单纯的硬邦邦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能不能将学习知识也作为生活的感受、感悟、体验?就是说学生掌握了知识、能力,他是怎样用他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环境和现实社会里的地理现象的,这就需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3.题目是所学书本知识的延伸

指游离于书本知识之外的题目,重点是考查能力,也更能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例如问“山东潍坊和广东阳江的风筝节应分别在什么季节举行”,“利用风筝产品和风筝活动进行招商引资是发挥经济区位因素中的什么优势 ?”题目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有季节与农事活动、季风气候的特征、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传统民俗文化等内容,其综合性很强,也体现了人地相关性,考查学生能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此类题目,在书本里并无直接的答案,甚至在回答时不免带有猜测的成分。地理不是纯理科,不完全是严密的计算和推理,对有些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有时是必要的,这也是科学方法之一。其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解题技巧,这也是知识、能力的体现,一般说,知识储备越多、生活经验的积累越丰富,这方面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面对题目将不知所措。所以此类题目不利于那些靠死记硬背的考生,却能真实反映考生地理学习的能力水平。

总之,随着地理新课程的推行,地理高考命题的改革势在必行。无论是否已经进入新课程,地理教学都应当尽快融入新课程教学理念。